為自己創造職涯的「第二曲線」—XChange作伙求天職 講座心得 feat. Dcard CEO 林裕欽&Shopee蝦皮人資主管Shalin
2020年3月從待業休息,到6月開始認真找工作的日子裡,其實也吃進了不少苦,也曾想過「是不是別那麼快離職就好?」。但是我知道,現在不面對的,將來也是要面對。只能感謝疫情,讓我提早面求職路。
當我看到Xchange舉辦「職涯大聚!與CEO和人資有約」活動,並請到蝦皮和Dcard公司的重量級人物登場,身為求職的凡人小老百姓,立刻手刀報名參加。
Dcard創辦人:「每一個職涯都是上個點持續地放大」
Dcard的執行長一出場,我心想,講話這麼溫文儒雅又看似謙遜的青年,居然今年才28歲,還入圍過富比世傑出青年,真的是了不起呀!
在演講中,他分享了從小成長的環境,高中上大學時勇於選擇自己想要的路,以及創辦Dcard的起心動念,以及身為一個CEO如何帶領團隊前進的過程。
其中他以「第二曲線」的概念應用在職涯上,而什麼是「第二曲線」(The Second Curve)?
英國倫敦商學院共同創辦人,查爾斯.韓第(Charles Handy)提出「第二曲線」,又稱S曲線。意思是當一個產品處於高峰期時,就要趕緊找到下一個成長動能,不要隨著時間或環境快速變遷,才開始思考對策。
對應在職涯上,我所理解的是,每個人在工作上都有許多成長動能,當你覺得那個進步幅度快下降,或是外在的環境產業已經不符合時代變遷時,你必須要隨時做好準備,創造自己的第二曲線。他可以是現在流行的斜槓、探索新的可能、離職轉換跑道等等。
就像是編劇的「英雄之旅」理論,人生如戲啊!有時候我們試著把自己抽離,用第三方或客觀的角度來評斷,也許就會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了!
但Dcard創辦人林裕欽也提到,想要發展出第二曲線,必須專注在第一曲線。此外,過多的擔憂是沒有幫助的,有時候活在當下,做好眼前的事情,在生活中不斷探索,讓點跟點之間不斷連結(Connecting dots),才能為下一段職涯依循上一段的點持續放大。
最後Q&A提到Dcard的用人標準,他表示求職的履歷送到他那一關時,就代表透過HR和用人主管,已經確認這個人的能力是沒問題的,因此他在面試時會特別注重喜歡學習、好奇心強、擁有對未來的想像力,也就是這個人必須符合Dcard核心價值觀,另外也需具備團隊合作的能力。
蝦皮人資長:「想要有選擇的自由,唯有強大!」
接下來由蝦皮人資長Shalin分享過去職涯發展,從行銷業務職到最後成為人資,也歷經過兩次裁員(雖然她說是自己自告奮勇說要被裁掉的),一路走來她也不是特別順遂,但是每一份工作她會抓緊機會勇於突破。此外,對於想轉職或轉換工作的人,他建議可以回想過去在工作上(或校園生活上),什麼事情做起來,會讓你感到格外帶勁(Excitement)?他可能就是你下一份工作前進的動力。
她在許多外商公司工作的時候,發現外國人注重”Confrontation”,這個字在英文裡是「衝突」的意思,但是在法文的意思是「思辨」。也就是說,相較於傳統上位者說什麼就是什麼,外商文化更注重人跟人之間的溝通衝擊,願意求新求變,同時也給予員工很多的彈性。
蝦皮人資長Shalin也提到,從過去歷史到現在的疫情看來,大約每八年的時間就會產生歷史上的大變動。然而很多事情是unpredictiable難以預測的,因此如果想要有選擇的自由,唯有強大自己才得以生存。
她提供了一個圓餅圖,讓大家省思自己的個人職涯。其中右邊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也注重的能力,但左邊是他發現每個人相對較缺乏Network(人際連結) 以及Domain Knowledge(領域知識)的能力。
最後Q&A時間,她分享找工作時必須注重但時常被忽略的「企業文化」,如何將自己的能力與價值觀Core Value,融入企業價值觀是很重要的事情。此外她也提到蝦皮Shopee的企業文化如下:
- Serve. 用戶至上(不論是買家或賣家)
- Adpat & flexible 能適用環境變化,因應市場改變而改變
- We run. 起先別人一步
- We commit. 對於工作必須有使命感
- We stay humble. 保持謙遜
另外,在面試的準備上,從A點到B點的邏輯思維,每個人必須是在面試上具備Storytelling說故事的能力。
除了展現自己過往的豐功偉業以外,就以面試官的角度來看,他們更有興趣的是:這些成就是如何達成?你中間有遇過什麼障礙嗎?如何解決等等。
演講下半場,Xchange的工作人員們以workshop小組方式,帶領我們去練習思考,假設某工作要應徵這個職位,他可能需要具備的能力以及面對的問題等。很謝謝我們的小組長Roy,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帶領大家完成任務。
寫在最後
這次是我第二次參加Xchange大聚,第一次好像是兩三年前的事吧,印象中講者有Citisocial和早餐吃麥片的執行長?不過,這兩次會後剛好都有下一個行程有點趕,希望下次有機會參加大聚時,可以再多多開啟自己「內向型的外向人格」,和相似背景但不同工作性質的人好好交流才行:)
如果你覺得這篇不錯的話,請幫我按1-10個拍手。
如果這篇對你有點幫助的話,請幫我按11-20個拍手。
*更多學習與生活分享,歡迎追蹤我的IG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idealism_0531/
Tiffany